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

乾瓠瓜


「瓠」:形聲。字從瓜,從誇,誇亦聲。“誇”意為“虛空”。“瓜”與“誇”聯合起來表示“虛空之瓜”。本義:(短頸大腹的老熟)葫蘆) 同本義。



那天翻開長物志看到其中一個段落在解釋「瓢」,覺得很有趣,他是這麼說的:


瓢,得小匾葫蘆,大不過四、五吋,而小者半之,以水磨其中,布擦其外,光彩瑩潔,水濕不變,塵汚不染,用以懸掛杖頭,及樹根禪椅之上,俱可。更有二瓢並生者,有可為冠者,俱雅。其長腰鷺鶿曲項,俱不可用。


長物志裡還解釋了葫蘆這東西,他說這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人工與天然相結合的工藝美術品。它最早是宮廷盛水用的工具,後來逐漸發展為貴族把玩的用品,製作工藝也日漸精巧。清康熙年間匏器工藝發展到了最高峰,出現了筆筒、花插等式樣新奇、紋飾豐富的匏器。清中期後,火畫、壓花、刀刻等製匏工藝相繼出現。


於是我回去鄉下找了幾個乾瓠瓜,每個姿態都不一樣,把他們擺放在一起,就好像每個人的體型都不相同,膚色也不相同。鋸開其中一顆較小的瓠瓜,裡面竟然有162種子,好像中國多子多孫多富貴的象徵。